公共建筑

酒店建筑生长于自然,浸透于文化

酒店建筑生长于自然,浸透于文化

2020-07-17 15:08:01

酒店建筑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类型,无论是中国殷商时期的 “驿站”,还是西方古罗马时期的 “客栈”,都可追溯到上千年以前。随着1850年巴黎豪华酒店(Grand Hotel)的诞生,具有现代意义的酒店,带着它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属性走入了大众生活。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发展道路,如今,酒店已成为当代消费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酒店服务的载体,酒店建筑可谓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当代建筑愈演愈烈的形式化与城市空间方兴未艾的商品化,现代人群对自主性的重视和社会强调人本体验的消费模式,加剧了城市公共空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这种理性与感性的拉锯正是酒店建筑在为城市提供公共空间和为消费者提供感官体验的同时所要思考的重点。

在现代资本运作将城市空间作为可出售的商品而导致人与自然日渐疏离的境况下,创造独特的体验感成为酒店建筑设计的核心。作为现代社会的 “城中之城”、“家外之家”,酒店建筑理应秉持对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为来客营造一种 “到达感” 与 “归属感”。

- Book cover for Hobson’s Island, S. Themerson.

那么,如何通过设计手段对话自然环境,表达当地的文化特色,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活方式?

场所营造:整体的地域表达与文化重现

酒店建筑

场所是具有明确属性的空间,它赋予了建筑 “形式” 以 “内容”,将冰冷的建筑材料转化为蕴含深刻涵义的物质空间。建筑师的任务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融入当地的生活情景,让建筑无论是在形式、空间抑或材料上都能体现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氛围。

正如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所说:“建筑的场址不仅是其观念的作料,也是物质和形而上学的基础。” 因此,在设计酒店建筑时,我们应当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景观等资源,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刻的解读,通过设计去放大和强化用地本身的特色,让建筑在环境中生长。

在西子湖四季酒店的设计与营造中,我们试图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充分考虑如何在满足现代酒店功能需求的同时,给人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受。从总体布局的角度,我们尝试着将江南园林的建筑元素融入西子湖 “如画” 的风景,以延展出一条层次丰富的景观主轴线,营造出 “人在画中游” 的生活景象。在充分尊重原有场所的同时,通过建筑手段的刻画,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实现,这就是所谓的 “文化的自信”。

空间是无数场景发生的容器,如果把它放到生活的时间轴上,那就会成为人们记忆的载体。如果用电影语言来做比喻,酒店空间的设计就像是巨大的布景,将节点用蒙太奇式的叙事语言融入到路径设置、时空转化、情景交互等要素中,突出生活的参与感,使人在不同的尺度中感受多维的时空体验。

在这样一个改造项目中,我们试图将原有建筑的进入序列重新整合,融合并重塑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使用及视线关系。如此,我们通过设计手段去创造独特的空间感官体验,以期进一步塑造新的文化特征和记忆。

地域文化是一种从古至今的文化积淀,在 “多元文化” 日益发展的今天,国际化的表达不再是酒店设计的单一追求,更具符号性和象征性的文化表达成为了酒店建筑风格设计的审美意趣。


标签

上一篇: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困局2020-07-15

最近浏览:

1594717506184602.png